随着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多种“智慧农机”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助力夏粮丰收。
近年来,国家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农机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围绕打赢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一主线,从部委政策部署到业界都在加大力度补齐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关键技术短板,抢占智慧农机高地。
2021年,北大荒集团农作物播种面积4486.4万亩,粮食总产量463.1亿斤;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9.7%;保护性工作、同步变量施肥、工厂化育秧、无人驾驶作业等十几项先进适用农机技术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贡献率77.07%,农机装备先进技术应用一直以来走在国际第一方阵……在日前举行的国机集团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北大荒集团总经理杨宝龙给出了这组数据。
作为国内最大的农机应用企业,北大荒集团成为观察我国农业机械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几十年间,我国农业机械化实现了跨越发展,一个个突破成为这一成绩的生动注解:我国农机装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65个大类、4000多个机型品种的产品系列,主要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机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国产农机产品供给能力稳定达到90%,支撑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主要粮食作物、大宗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基本完备,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装备快速发展,生产型制造逐渐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农机装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行业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动力换挡、免耕播种、高速播种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大喂入量多功能联合收获机、六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一批具备自动驾驶、作业状态实时监测和远程运维能力的智能农机装备成功研制,快速推广……
“我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新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首席专家赵春江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也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智能农机、智慧农业、云农场等新业态、新模式孕育兴起,为农机装备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辛国斌举例,作为农机装备领域的排头兵,国机集团深入实施农机振兴三年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性技术基础得到了加强,建成了互联网+农机作业数据平台、数字化设计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高端产品不断涌现,成功研制了大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等,这些成绩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不过,中国农业机械化还有不少短板待补。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邵新宇提出,要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要加快补上烘干、仓储、冷链、保鲜、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短板,特别是要加大农业重要装备自主研制力度。
当前全球严峻的疫情和经济形势更加剧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性。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认为,当前我国农机装备产业链面临巨大挑战,如何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农机装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摆脱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对外依赖,是当务之急。
辛国斌强调,要筑牢产业发展生命线,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和质量管控。在着力解决“有机可用”的基础上,突破“有机好用”问题,加快推动农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无人化发展。推动农业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应用,积极抢占智慧农机发展国际竞争高地。在具体实现路径上,辛国斌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统筹资源,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农机装备与电子信息、软件等跨行业合作,组织材料、部件、整机等产业上下游协同攻关,着力突破瓶颈短板,努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当前形势和任务,业界已经加快了探索的步伐。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北大荒集团将着力打造国家级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区,坚持“以用促研、以研促造”的农机发展思路,以垦区内4500万亩耕地和未来辐射带动黑龙江及周边省区1亿亩耕地作为应用场景,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科研平台,加快农机产业园的建设。
“针对垦区、西部旱田、东部水田的不同机械需求,以大马力机械、高端智能农机研发制造作为突破口,加快补齐农机制造的短板,建立健全农机应用体系、研发体系、制造体系、销售体系和产业推广体系,推进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发展。”杨宝龙说。
关键词: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