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庭湖畔的疫区一线,一位身着白大褂的身影三十八载如一日地穿梭于实验室与田间地头,他是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防治部主任技师喻鑫玲,一位从基层检验员成长为国际知名血防专家的共产党员,一位用科技创新与无私奉献筑起人民健康防线的“血防卫士”。他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他用半生心血书写的血防传奇。
从中专生到国际专家,一场与血吸虫的科技攻坚战
1986年,19岁的喻鑫玲从怀化卫校毕业,带着中专学历踏入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面对血吸虫病这一困扰洞庭湖区千年的“瘟神”,他立下誓言:“要用科学武器斩断疫魔之链”。白天,他在显微镜前分析样本,夜晚挑灯夜读,先后赴湖北医学院、中南大学深造,两度远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研修分子寄生虫学技术。
在血吸虫DNA疫苗研发的道路上,喻鑫玲带领团队攻克了大型动物疫苗评估试验平台存在的难题。340多头水牛、上千次实验,他与团队创新设计保定板、解剖台等专用设备,冒着被水牛踩踏的风险驻扎牛棚。经国外专家多次对疫苗进行改进后,最终使疫苗保护率达到国际领先的72.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专家惊叹:“这是全球首个成功应用于大型家畜的血吸虫疫苗评估体系”!这项成果不仅让中国血防技术登上国际顶级期刊,更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防治指南。
织就湖湘防控网,实验室里的“硬核指挥官”
“血防不仅是科研,更是民生”。喻鑫玲深知,再先进的科研成果也需落地生根。2010年,他主导建成湖南省首个血吸虫病参比实验室,带领团队昼夜奋战,用三年时间指导41个县市血吸虫病参比实验室通过认证,构建起覆盖全省疫区的诊断网络。在2023年全国血防技能竞赛备战中,这位57岁的“老将”化身“魔鬼教官”,竟用自身粪便与实验虫卵制作训练标本,带领湖南代表队斩获两项团体大奖。
跨越重洋的担当,中国方案的非洲远征
2023年6月,57岁的喻鑫玲做出惊人之举——主动请缨参加中国援津巴布韦血防项目。妻子担忧:“那里疟疾霍乱横行,海拔2000米,你这身体……”,他却笑道:“当年焦裕禄治沙,今天我们去治虫。共产党员的字典里没有‘退休线’。”在津巴布韦的烈日下,他每日颠簸五小时深入疫区,高原反应导致鼻腔血流不止,仍坚持完成32个村庄的查螺任务。当看到当地医生用他传授的LAMP检测法准确诊断出首例病例时,这位老专家激动不已。津巴布韦卫生部长颁发感谢状:“中国经验让我们看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曙光”!
三十八载初心不改,荣誉背后的赤子情怀
从青丝到白发,喻鑫玲的办公室墙上挂满见证:7项科技成果奖、6项国家专利、15余篇SCI论文、4部专业著作,还有那张泛黄的1986年工作证。但最让他珍视的,是疫区百姓送来的土特产——包着红纸的洞庭银鱼,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喻教授,我们村十年没新病人了”!
“血防人的幸福很简单——让小虫无处可藏,让百姓无疫无忧。”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喻鑫玲依然奔波在一线。这份“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褒奖,更是对中国血防人数十年如一日守护人民健康的崇高礼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