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把课堂“搬”到户外,带领学生亲近田野,在大自然中领略成长的奥秘。4月13日,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六(5)中队师生以“成长”为题,前往江夏区竹馨庄园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步入庄园,满园翠竹挺直茂盛。在“竹子小课堂”上,工作人员介绍了竹子从萌芽出笋、抽枝长叶到拔节成长的“一生”。
从魏晋到明清,竹子一直都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竹子空心、竹叶低垂象征虚怀若谷;竹身修立挺拔、直冲云霄象征刚正不阿、壮志凌云;竹子节节拔高象征恪守气节、向上生长;竹根坚固、竹身质坚象征坚贞不屈、堂堂正正;竹子历四时而常茂,经严寒而不凋象征人之顽强和理想之坚定。人们对竹咏叹不绝,实际代表着自身的精神理想和人格追求。
六(5)中队在班主任陈聪老师的启发下,逐渐领会竹子成长的深层意象。同学们分成四组,在专业人员带领下,开始挖竹笋、锯竹子,准备材料制作竹子风铃。
一场春雨过后,竹林里的竹笋都冒了出来,同学们带着劳动工具走进竹园,通过观察、触摸竹子,寻找竹笋的“藏身之处”,在泥土的芳香中动手挖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锯一段好看的竹子,打个小孔穿上铃铛和穗子。春风拂过,铃声脆响,仿佛听见大自然在耳畔轻声低语,鼓励大家积极向上,勇敢追梦。
接下来,课本里的“竹节人”登场了。削竹筒、穿绳子……几招下来,语文书上的“竹节人”在学生手中化为具象,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竹节人大战”在欢声笑语中轮番上演,童趣满满。
欢快的节奏响起,同学们又解锁了一项新技能——竹竿舞。在4根竹竿富有节奏的开合之间,孩子们灵活跃动,感受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是一场舞蹈,更是一次团队协作的考验,大家互相配合,跳出了快乐,也跳出了默契。
与竹子关联的小游戏,自然少不了“竹蜻蜓”。在阳光照耀的草坪上,同学们亲手组装的竹蜻蜓在手中快速旋转,大家一起比赛,看谁的竹蜻蜓飞得更高、更远。那一刻,同学们仰头望向蓝天的方向,仿佛自己的梦想也跟着起飞了。
近年来,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将课外研学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贯彻“社会即学校”“实践即育人”的理念,策划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从自然界的万物萌发中探寻自身成长路径,哺育学生“成人”更“成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