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教育”战略部署,培育面向未来的智能社会创新人才,近日,无锡市新吴区教育局对外发布《无锡市新吴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纲要》(简称《纲要》)。
作为全省首个贯通1~9年级的区级AI教育系统方案,《纲要》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学科知识和产业实践,标志着新吴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迈出突破性一步。
《纲要》立足“技术向善、素养导向、实践育人、多维协同”核心理念,形成了“跨学科融合+产业联动+伦理深耕”的独特模式。
在多维度协同机制方面,《纲要》首创“1+N”协同模式,联合教育部门、高校、社区、企业等多方资源,构建从“基础认知”到“产业应用”的三阶递进课程体系。例如,学生可通过Datawhale开源社区参与真实AI项目开发。
在本土产业深度融合方面,《纲要》结合新吴区“制造业高地”和“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区位优势,课程中融入“AI+制造”“AI+医疗”等本地化案例,让学生直面产业真实需求。例如,初中生可借助企业提供的工业数据,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运用特定软件平台训练智能质检模型。
“从小学低年级的隐私保护意识,到初中的算法公平性辩论,我们设计了分层递进的伦理教育框架,系统性培养‘有温度的数字小公民’。”新吴区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陈晓靓称,期待通过这份《纲要》,让学生学会用AI解决真实问题,走出一条小区域、大生态的人工智能教育新路径。
针对家长对“人工智能是否加重学业负担”的担忧,新吴区教育局方面也给予了回应:新吴区的人工智能教育不是“追赶技术潮流”,而是培养“驾驭技术、有问题度的数字小公民”。
据悉,《纲要》的设计原则是“轻技术、重思维、强实践”。比如,小学阶段以图形化编程和AI互动实验为主,例如用“AI积木”搭建智能农场模型,无需复杂代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