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成本重负的玻璃深加工企业近日聚集武汉,呼吁上游的玻璃原片供应商停止“无序涨价”。
近期玻璃价格持续上涨,抬高下游深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为此,武汉玻璃行业协会、合肥市玻璃商会、湖南省玻璃行业协会等8家玻璃行业协会9月5日召开联谊会,探讨应对策略。
与会的协会负责人表示,4月下旬以来,玻璃原片价格持续上涨,给下游玻璃深加工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玻璃深加工行业长期存在“低价竞标”“垫资生产”等现象,也降低了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全国主要城市浮法玻璃现货均价为1878元/吨,创下近10年来新高。期货市场方面,玻璃主力合约在8月11日盘中创下1968元/吨的历史最高点,7月至8月月涨幅分别为14.48%和10.21%。
合肥市玻璃商会执行会长王永光表示,玻璃原片价格短期内涨价速度过快,甚至存在“无序涨价”现象,深加工环节无法将这一变动及时向下游客户传导,形成了价格“堰塞湖”。
除了原料价格大涨,玻璃深加工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合肥市玻璃商会会长却红光表示,玻璃深加工企业长期存在“低价竞标”“无预付”“垫资生产”“年度合同”等问题,大幅降低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却红光建议,玻璃深加工企业要客观看待玻璃原片涨价,不要趁机哄抬玻璃成品价格。此外,企业要加强精细管理,降低运营成本,采取“低库存高运转”的经营模式。
据悉,今年玻璃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是供需错配所致。需求方面,4月以来房地产市场逐步复苏,受疫情影响堆积的存量订单也开始大量交付,加上三季度以来的地产赶工潮和销售旺季预期,贸易商、深加工企业等大量采购玻璃。供应方面,近年来,在治理大气污染和压减产能的影响下,国内玻璃产能不断缩减。此外,2018年1月施行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明确限制新增玻璃产能,玻璃产业只能用存量产线开展生产,供需错配的现象由此产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