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便利关店退出,引发不少便利店唱衰论,但实际上它远不能代表便利店行业普遍现象。相比较今年二、三月份的悲观论调,大多数便利店经营者已重获信心。基本恢复的单店日销,同比增长的拓店数量,均指向便利店行业疫后机会点。
《第三只眼看零售》多方采访后获得一组数据,广州天福便利、福建见福便利、武汉Today便利、安徽壹度便利、江西有家便利等区域头部品牌表示其营收已恢复至疫情前9成左右,其中客流量下滑在25%左右,而客单价增长约在20%至100%之间,整体处于增长态势。
在新动作方面,天福便利表示其4月份新店拓展创出历史新高,5月18日将开出其江西首店,并将福建、广西区域开城提上日程。Today便利将会在6月初开出其副品牌“今天小店”首店。见福便利接管了全时便利成都区域的100多家门店。罗森便利店也于4月15日宣布进军河北,开始京津冀一体化布局。可见便利店操盘者并未因疫情而采取保守态度,反而意图抓住疫后机会点,以战养战。从各便利店品牌近况来看,此次疫情为便利店行业带来的机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受疫情影响,不少小餐饮门店、个体服装店等业态关店,使得便利店企业获得了不少优质点位。而民生消费在疫情期间展示出的坚挺状态,也让不少加盟者对投资便利店业态信心提升。邻几便利创始人刘忠建即表示,近期的重要工作是加速拿店。
二是不少此前以办公区、CBD商圈为重点的企业开始重视社区商圈。疫情催生的客单价上涨虽然有所回落,但也养成了消费者的便利店购物习惯。天福便利董事长欧阳华金、乐豆家便利创始人杨翔等高管均表示会提升即食类商品研发,通过现场热食、外卖形式吸引原本的小餐饮门店客群,充分挖掘社区店价值。
三是以“店仓一体”发展的社区团购+便利店模式,成为便利店企业提升日活、测试果蔬生鲜、冻品食材、进口商品等产品的有效渠道。“社区团购能为便利店带来社区积累、日活用户增长,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现在大家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使团长扣点、折扣力度回归正常,把规模做上去而获得盈利。”杨翔表示。不过,虽然大多数便利店营收已恢复至疫前9成,但考虑到连锁便利店品牌每年通常会有15%左右的增长指标,当下便利店业态实际上仍未达到2020年计划营收。因此各企业只有提升加速度,才有可能能弥补疫情损失。
二三月营收锐减划出分水岭,社区点价值显现
疫情初期,《第三只眼看零售》曾就便利店现状采访过多家企业,当时获得的反馈较为悲观。不少企业被迫关闭50%以上门店,单店日销锐减、供应链中断等难题亟待解决。甚至有区域头部便利店品牌经营者表示,其单店营收仅有数百元,连交电费都不够。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不少地区着手恢复经济,扶植商业,便利店业态开始触底反弹。其中根据店型、商圈、所在区域等特性,便利店品牌也呈现出不同状态。
一方面是不少区域头部品牌在疫情期间通过增加生鲜品类、寻找替换供应商、叠加社区团购等方式自救求生,直至迎来机会点。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便利店企业不堪疫情重压,选择关店止损。
就拿近期处于风口浪尖的全时便利来说,其关闭北京、天津等地门店,并将成都门店托管给见福便利。全时官方虽然表示为经营调整,但业界有观点称,“全时基本功较差,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在疫情期间又遭遇营收下滑,可以说神仙难救。”
因为就便利店行业来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只要具有自身造血能力,撑过二、三月的严峻考验不成问题。例如总部位于武汉的Today便利,其疫情期间歇业门店占比50%以上。但Today便利表示当时没有过多精力考虑营收,主要是保供应、保价格,他们在疫情后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恢复市场信心。
“疫情对武汉的经济发展、人均收入等方面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顾客到店消费需要一定时间恢复,投资者也需要更有力的说服才会放心加盟。”一位武汉零售高管分析称。这也是Today推出副品牌“今天小店”的原因之一。对比Today门店来看,今天小店前期投入成本相对较低,所选商圈范围更大,有利于Today总部及加盟者扩大覆盖面,缩小开店难度。另外,今天小店与Today共享供应链体系,也有利于其扩大采购量,获得规模优势。
相比较武汉来说,其他区域情况相对缓和。其中以办公区、商业中心等点位为主的便利店品牌因被迫关店受影响较大,而围绕社区开店者,反而获得一定利好。比如说以社区店为主的天福便利,一季度营收整体上涨,虽然客流量有所下滑,但客单价普遍翻倍。安徽壹度便利客单价上涨20%,带动营收增长。“我们的门店主要开在社区门口,仅有一成门店位于商业办公区。当地相关部分出于保障供给等考虑, 会给我们开一个社区出入通道。所以疫情期间门店营收普遍增长。其中嫁接在便利店基础上的社区团购平台壹度易购销售增长5-8倍,壹度拼拼营收翻了一倍。”安徽壹度便利董事长绳惠展向《第三只眼看零售》解释称。
为了贴合消费者需求,上述便利店品牌大多在疫情期间增加了大包装米面粮油、水果生鲜等民生品类。这也使得一些便利店高管感叹,“不是社区店业界干不过商业区、办公区店,是我们的商品没有找好。”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江西有家便利在南昌找到了一家生鲜供应商,除了供货采购外还有包装、理货服务,不仅可以送货至门店,也可以一件代直达消费者,且能够为有家便利贡献20%的毛利率。这使得有家便利在疫情期间通过生鲜服务提振销售,减轻经营压力。但有家便利总经理张磊同时表示,这样的供应商非常难找。
拓店力度普遍加大,+餐饮、+生鲜成疫后尝试点
当疫情进入后半段,便利店在发展规划上也出现两个方向。邻几便利、见福便利、天福便利等企业大多将加速拓店作为重点工作。但也有企业经营者表示,部分资本方因为疫情而变得相对谨慎,使得一些依靠融资扩店的企业可能会放慢速度。
壹度便利董事长绳惠展表示,他认为便利店发展应该遵循盈利原则,即先做单店盈利,再做区域盈利,最后谋求全面盈利。“这样才能保障健康的现金流,即便出问题也是新店,老店不会受影响。所以我们始终保持80%以上的单店盈利比例,留出10%-20%的新店预亏比。简单说就是有钱多开店、没钱少开店。”而现阶段就是绳惠展认为资金链充足、且时机成熟的开店机会点。他们从疫情至今,平均保持一个月开出30家新店的拓展速度,整体门店数达到500多家。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小餐饮、服装个体户在疫情期间损失惨重,不得不关店止损。而空缺出来的物业方也急于转租止损,因此会为便利店拓展团队给出性价比较高的价格。
这些优质铺位不仅降低了便利店的选址难度,还提升其开店效率。比如说,针对一些普通铺位,便利店拓展团队通常需要观察一定时间,达成各项指标后才选择开店。但上述优质铺位则可以迅速开出。“一般区域内的优质点位我们都长期关注,时刻盯着,它一空出来就会立即出手。而疫情期间这种频率大幅提高。”一位便利店拓展负责人举例称。
与此同时,不少个体经营者看到了连锁便利店等零售业态在疫情期间显示出的刚需性及抗风险性,开始思考转行加盟。天福便利董事长欧阳华金即表示,其二、三月份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新开门店数也有往前同期的70%左右,而4月份开店数则创出新高,可见加盟者热情。
鉴于上述情况,便利店品牌一面在疫情后发力区域扩张,提升点位密度,唯恐慢上一拍错失机会。一面也希望抓住疫情产生的消费增长,从品类优化等方面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便利店+生鲜”,这是不少便利店在疫情期间应对客流下滑的重要举措,但对于是否留存则看法不一。
比如说乐豆家创始人杨翔表示他们始终认为应该坚守便利店本业,因此只会在个别门店通过预包装水果等品类进行测试,短期内不会大范围推广。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大部分便利店经营者的态度,即认为企业不应该过分夸大生鲜对营收的贡献度,同时忽视生鲜经营难度。但是,也有个别便利店企业在疫情期间看到了社区生鲜的价值,表示将在近期推出独立社区生鲜品牌,可谓差异不小。
而有家便利、壹度便利、见福便利等企业则希望将生鲜和便利店通过社区团购的形式融合,拓展“店仓一体”。相比较单纯的社区团购来说,便利店企业有门店及供应链基础,且可以通过营收分成的形式将店长发展为拼团团长,增强其稳定性与社交属性。
尤其是随着社区拼团第一波热潮淡去,团长扣点、商品折扣大多开始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使得一些便利店经营者评估后认为即便是按照往常模式操作,也能从亏损转为打平,至于如何盈利,还需要从规模上突破。
此外,不少便利店品牌注意到,疫情不只催化了个体餐饮户关店,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的安全卫生意识。比如说在早餐场景中,以前消费者可能不介意在街边摊购买,但疫情后则会转向连锁化便利店门店。
这使得不少便利店高管表示将在热食方面进行突破。例如有家便利希望在南昌拌粉、武汉热干面等区域性美食上突破,弥补日式鲜食短板。而壹度便利则与餐饮品牌合作,在门店中开发即热即食的商品,达到仅增加一名员工但创造餐饮销售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此次疫情也是一块便利店“试金石”。依赖资本输血,基本功不扎实的企业遭遇重创,乃至撤店离场。但占据头部位置,以商品、门店、供应链稳扎稳打的企业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