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家轨道交通行业龙头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参展,19个国家组织高规格采购团前来采购,银企战略合作协议金额达700亿元人民币……18日至20日在长沙举行的2019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上,中外企业同台共舞,共探轨道交通和装备产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一批前沿技术和产品在轨博会亮相。 鲁毅 摄
跨座式单轨智能巡检车、磁浮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维修头盔、自走型智轨车……一批前沿技术和产品在博览会亮相。
“智能无处不在。”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宗祥表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轨道交通装备业的发展。
据介绍,中国“复兴号”动车组设置了2560个传感器,能够对列车关键系统和部位的温度、速度、压力、绝缘性能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中国中车制造的新一代碳纤维地铁车辆,可全自动驾驶,拥有智慧车窗、智能空调、自感知照明系统。
轨博会上展示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鲁毅 摄
“将新技术与现有产品完美融合,为乘客提供更加完美的交通体验,这正是企业的使命。”徐宗祥介绍,中国中车正在致力于打造智能轨道交通生态圈。
“智能交通是轨道的发展趋势。”德国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莫德(JuergenModel)对中国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表示赞赏,他说,中国的轨道交通的数字化应用已走在发展前沿,西门子未来也将加快5G、数字化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发展,西门子位于湖南的轨道交通牵引系统调试中心项目已签约,相信未来与湖南企业将有更多合作。
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中国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3.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营业里程达2.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建成并运营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目前,有逾60个城市正规划轨道交通运营建设。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这为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积蓄了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钱清泉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需求,也将释放巨大的轨道交通的服务需求。”
多年来,中国在轨道交通凭借可靠的技术标准体系、完整的装备制造体系、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和完善的“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支持,早已在全球“开疆拓土”。
中国中车携创新产品亮相。鲁毅 摄
从土耳其安卡拉到伊斯坦布尔的高铁、印尼雅万高铁,到马来西亚动车组项目、美国波士顿地铁项目,越来越多的中国轨道交通产品和项目在海外落地,成为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的闪亮名片。
印度尼西亚铁道协会会长、前交通铁路总署署长赫曼托·德维特莫科·莫伊尔若索在博览会上也向中国企业发出邀请,期待中国企业参与印度尼西亚铁路项目建设。根据该国的铁路建设愿景,计划到2030年增加1.21万公里的铁路线,为印度尼西亚2.6亿人口提供高质量的铁路出行工具。
博览会上,俄罗斯、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行业部门主管、驻华使领馆官员、行业商协会代表组织的高规格采购团,以及庞巴迪、西门子、西屋制动、法国交通发展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的参会团队,与也长沙市、株洲市达成一批合作意向。(完)(记者 鲁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