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电池、量子电池、钠电池、氢燃料电池……不难发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各种技术创新中,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占据了最为重要的部分,各种尖端技术被嫁接在这个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又波诡云谲的产业前景,磁吸着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加速集聚。
尽管锂电池目前仍占据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主流地位,但丝毫不影响多种创新方向的不断涌现。这是因为如同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一样,动力电池占据了新能源汽车最大成本比例,“得电池者得新能源汽车”已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锂电池并非新能源汽车动力部分的理想形态,欧盟甚至有可能将锂电池原材料列为“对人类健康有害物质”,因此如今占据主流的技术路线极有可能被颠覆,这对各路市场参与者来说无疑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大家都在试图引领和超越。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成为必然,市场空间的豁然打开让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相比于汽车市场保有量,新能源汽车当下仅仅占据极少的份额。以中国市场为例,截至2021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但汽车保有量达3.02亿辆,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仅占汽车总量的2.60%。面对如此之大的市场空间,任何一种技术路线现在而言都不可能笃定在未来占据主导。
正是因为动力电池产业的这种巨大不确定性,让这个产业充满了吸引力,也不断蘖生出新的产业分枝和市场机会。以近期电池材料价格上涨为例,竟意外催生了电池回收产业的快速发展。过去业界一直将电池回收当作回收企业的责任,事实上,高效、自动化、智能回收与电池本身的结构、架构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电池的初始设计端,包括电芯、电池包的设计,需要考虑将来的拆解便利性,电池回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反过来促进了动力电池设计的改良。业界预计,在2050年将有一半的电池材料来自回收循环,而在下一代的电池回收体系中,智能化水平、自动化水平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能够对原材料的供应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得益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抢跑”,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也占据了产业优势。总体来看,全球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以中日韩为主,而前十中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独占六席,且份额逐步提升,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宁德时代已连续多年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榜首位置,2021年受益于海外客户的放量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2.6%;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5.0%,进一步拉开与其后企业的差距。
尽管优势显著,但当下并非可以沾沾自喜、固步自封的时期,动力电池产业更应该把握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加紧拓展创新边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的快速打开,其想象空间也将升维,其创新将没有边界。当未来更低成本、更加环保的动力电池技术出现,将颠覆现在我们关于汽车的一切想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