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 正文

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 凸显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2022-03-14 16:43:54来源:中国发展网

春在中国,逐绿而行。2022年全国两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共谋绿色未来,路径更加清晰明确,方法更加务实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这是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的重托,更是对全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明示。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多次强调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世界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事情的难度可想而知。

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变革,必然会面临压力,但压力往往又是前行的动力。对于这场执政能力的大考,既要坚定不移推进,但又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科学谋划、务实决策和高效执行。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

先立后破、稳中求进,体现的正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的辩证思维、系统观念。

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就需要系统谋划,全国一盘棋。

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凸显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展现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速构建……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已经完成了17个省份双碳实施方案的衔接,其余省份也在抓紧进行。

唯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充分考虑局部特定及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协同推进,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试点先行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

2月20日闭幕的北京冬奥会成为第一个“碳中和”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铺就“最快的冰”、碳排放趋近于零,靠的是新型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千余辆氢能大巴穿梭于赛场,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节能、低碳能源、废弃物与废水处理等诸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汇聚成新发展理念在冬奥实践中的生动样本。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以5.2%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支撑8.1%的GDP增速。煤炭消费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8%。

可以看到,绿色减碳发展已经成为“稳增长”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集中展现了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强决心和不懈努力。

同时也要看到,“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结构的基本特征。环顾全球,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身处其中,发展是第一要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一定要立足以煤炭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凝心聚力,其道大光。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站在时代的关键坐标,全国两会为改革计、为发展谋。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指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能力,不是降低增长速度。应着眼于形成新的绿色供给能力,在确保产业供给安全前提下平稳转换。

稳中求进的核心是安全降碳。实现双碳目标尤其要讲究章法,要强化底线思维,“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都是要不得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根本上是要依靠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变。这不仅需要各地方、各行业、各类企业参与,也需要城乡居民共同参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春潮澎湃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杨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2022年的春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主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纵横正有凌云笔,伟大事业谱新篇。随着“1+N”政策体系陆续出台、顶层设计落实推进,“双碳”成为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明方向。

笃行推进:不畏浮云遮望眼

发展为了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新命题的出现面临深刻的时代背景。

直面问题不易,破解问题尤难。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时代之基,回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

方位明确,才能把准航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个人认为,其背后的一个原因是,过去的传统发展方式遇到了不可持续的危机,中国经济必须实行绿色转型。”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对记者表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福祉。传统发展模式不仅带来不可持续的环境危机,还面临发展目的与手段的本末倒置。新发展理念、美好生活概念的提出及以人民福祉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实质是回归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看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

把时间尺度拉长,时代变迁中的发展脉络也逐渐清晰。在1995年召开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指导方针第一次出现。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把过去常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表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戴彦德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是必须坚持的战略目标,也是必须把握的发展机遇,要坚定不移推进。“双碳目标对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能再沿袭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戴彦德说。

对于2022年5.5%的经济增速目标,有分析认为,这是中国辩证把握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继续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明确不搞粗放型发展的有力体现。“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必须解决好质的问题,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增长。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通盘谋划,精准落子。一年多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履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系列深层次改革正稳步推进,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夯基筑台、立柱架梁。

转型当时:于无声处听惊雷

变化,正在发生。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数字化和绿色化正成为未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

看形势:持续的绿色经济相关政策促使清洁能源占比提高,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21年全国万元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2.7%,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5.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8%,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5%,较2020年上升1.2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底,全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亿千瓦,突破3亿千瓦大关,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

看走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技术和业态创新加快涌现,绿色竞争新优势正在培育。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增强,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集群发展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

看趋势:新产业方兴未艾,市场迸发出新活力。“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注册光伏相关企业超10万家,增速33.1%;新增注册风电相关企业超1.3万家,增速31.47%;新增注册储能相关企业6400余家。2021年新增注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是2020年两倍,新增电动汽车换电相关企业3.9万余家。

看态势:绿色产业前景广阔,巨大的商业机遇和发展机会正在涌现。央行正式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助推新基建、绿色经济、新能源等发展。前不久发布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国内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有分析认为,未来20年新能源、新基建、数字经济将代替过去的房地产、重化工业和传统行业成为新的三大支柱。

稳中有进,以进固稳,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全面铺开。

“以2060年碳中和为目标的新技术、新产业、新路径,正在给中国市场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创新活力。从2021年开始,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将激发更多产业、更多企业、更多地区加快迈入低碳发展的新轨道。”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白泉对记者说。

发展速度在换挡,发展方式在转变,发展动力在转换……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框架,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纲举目张的抓手。

统筹谋划:风物长宜放眼量

对于全新时代命题的解答,考验智慧、见证勇毅,更彰显远见。

实现双碳目标,要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源安全被列入“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任务之中。

目前,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约为5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今年1月份在山西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去了一个储煤场,这也是他连续7年地方考察“看煤炭”。对中国建设的“动力之源”煤炭,不能一抛了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

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这是对进与退的辩证把握。

今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度嘱托:“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这件事,要按照全国布局来统筹考虑。双碳目标是全国来看的,哪里减,哪里清零,哪里还能保留,甚至哪里要作为保能源的措施还要增加,都要从全国角度来衡量。”

等不得,也急不得。这是对快与慢的辩证分析。

兼顾当前与长远,既保障能源安全又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一系列部署正在整体谋划中协调推进:一大批“风光”项目多点开花,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快推进,新的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正在稳步建立。

在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这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是最大规模的,周边煤电企业要坚持先立后破,建设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有序改造供电煤耗300克/千瓦时以上的老旧机组,建设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这将构成能源供给和消纳的新体系。”

“我们不搞‘碳冲锋’,也不搞‘运动式’减碳。我们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一定能够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对此充满信心。”何立峰表示。

何金碧代表:

加快构建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见习记者甄敬怡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总成交量达1.79亿吨,成交额76.61亿元。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迈科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金碧带来的建议之一,是加快构建我国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就此话题,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对何金碧进行了采访。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目前,我国只上线推出碳排放权现货交易,所发挥的减排效果有限。请问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碳市场交易制度,您有何建议?

何金碧:目前,我国只上线推出碳排放权现货交易,但由于其覆盖范围小、参与主体受限等现实问题,所发挥的减排效果有限。纵观国际碳市场运行经验,欧美国家碳市场已涵盖现货与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由于碳交易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碳期货的推出将对提高碳市场流动性、平抑碳价格波动、加快我国碳市场的建设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为此,本人提出了四点建议:完善碳市场交易制度,为期货交易奠定良好的现货基础;扩大碳市场需求,拓宽市场参与主体范围,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设计合理的期货合约,兼顾国际惯例与国内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规范碳交易的监管制度体系,保障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构建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对于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有何意义?

何金碧: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可以形成有效合理的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碳排放权期货市场作为现货市场的有益补充,通过市场各类交易者的撮合交易、中央对手方清算等方式,综合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碳排放权在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供需状况,所形成的远期价格具有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将成为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的重要报价指标。

其次,还可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碳排放权期货市场为控排企业提供碳价波动风险管理工具,降低因碳价变化带来的经营压力,调动控排企业压减落后产能、实现绿色转型的积极性。同时,碳价与能源、气候、经济结构转型等紧密关联,其他领域的企业也存在碳风险敞口,同样可以利用碳排放权期货管理风险,提前锁定碳成本,安排节能技改或市场交易。

此外,碳期货交易的发展,还将扩大碳市场的边界和容量,促进碳金融产品的多样化。

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市场的建立,不仅能够使我国形成自身独立的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形成机制,而且其形成的统一的市场交易价格,能够增强我国在碳排放权现货市场交易时的议价权。掌握交易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权,有利于我国将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增强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并在碳金融层次上向发达国家看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转变。

最后,开展碳期货交易还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合理配置资源,引导绿色经济发展,加快双碳目标的实现。利用期货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效结合。

民进中央:

加强碳核查数据质量监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见习记者甄敬怡

碳排放数据核算直接关系碳减排政策的合理性、管理与运作机制的有效性,并最终影响双碳目标的实现。民进中央在题为《关于完善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加强碳核查数据质量监管的提案》中分析,碳排放数据失真频频发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碳核算结果精确度不足,碳核算标准边界模糊,以及地方政府、企业、第三方碳核查机构存在碳核算数据造假动机。

为此,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一是完善碳核查行业标准,提升碳核查数据精度。二是建立碳核查数据责任制,健全碳核查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全员、全链条、全流程的碳核查统计数据责任制。健全碳核算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善违法违纪行为防范机制。明确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法律责任。健全企业碳核算监管体制。

此外,民进中央还建议提高政府碳核查能力,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提升第三方核查机构能力,加强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

李景虹委员:

废塑料化学循环实现高值利用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张洽棠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准备了5份提案,其中3份提案聚焦废塑料的污染治理问题。李景虹表示,废塑料化学循环不仅可以“吃掉”物理回收吃不掉的塑料废料,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废旧塑料的高值化利用,变废为宝;同时有助于减少生产原生料所需的化石原料的消耗,避免塑料焚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塑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李景虹表示,近年来,废塑料循环产业由于配套政策不健全,技术和产品开发难度较大,造成项目从落地、建设、运营不确定性大,产品质量、生产过程的安全环保等均难以保障,导致国家对该行业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若要全面释放化学循环技术商业化潜力,仍需解决一些重要的政策问题。

李景虹建议,将化学循环作为环保型新兴产业及国家塑料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进一步为化学循环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从顶层设计上,明确化学循环是塑料废弃物综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二是鼓励并规范化学循环产品的终端应用。三是打通原料端瓶颈,优化废塑料分类回收体系。四是设立一批废塑料化学循环示范工程,支持重点石化企业新建或利用现有装置开展工业化示范,特别是应鼓励上下游产业链联合的全闭环循环示范项目。五是鼓励化学循环技术研发创新,推动建立产学研结合、产业链协作的创新生态体系。

关键词:

热点
39热文一周热点